董树屏(1909-10-2000-06)

辽宁沈阳人。教授。九三学社社员。1960年5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西

南联合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

1929年入东北工学院读机械工程;1930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董先生愤然离开东北来到北平,在北平大学借读;后他参加了由东北大学组织的学生请愿团,“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收复东北”,来到了南京。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机械系。1934年董先生在中央大学毕业,正值清华大学成立机械系,董先生应邀来到清华大学任助教,董先生被安排给刘仙洲教授的助教,主要负责实验设备管理,开设实验课等。

在1937年日军迫近北京,清华大学预料到事态的发展,开始了部分仪器、实验设备开向南方的转移。董先生负责部分设备的押运,几经辗转和变故终于将设备运到了云南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大部分由长沙徒步走到云南昆明。一小部分绕道香港、越南到昆明。由于当时交通非常困难,董先生想办法,将较大的设备存放在四川,而另一些小型设备运到昆明。他当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继续负责实验设备保管,并开出实验课,工程画课。1945年抗战胜利后,董先生将设备押运回北京清华大学,继续在清华工作。开出工程画,热工实验等课。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被派赴美国康乃尔大学进修,1948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荣誉学者称号。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董先生回国继续在清华工作。

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热力发电教研组主任、动力机械系副主任、校工会副主席、校务委员会委员、电力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电站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及北京能源学会顾问、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热能工程及能源系统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专于热力发电厂设计、

锅炉原理及热能转换和利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吸取生产活跃因素,促进教学与科研。

1957—1958年参与主持建设清华大学试验电厂,开展沸腾燃烧和煤的综合利用试验研究。

1965年主持建立蒸汽一燃气联合循环动力装置,进行了示范性试验研究。1983年在北京主

持召开首届“国际流化床燃烧及应用技术学会会议”。指导过研究生数人,在国内外学术会

议上发表论文多篇。1986年退休,他仍然关心系里的工作,参加各项有关会议和活动,对系和所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成长积极发表意见。即使在1999年岛国外探亲的几个月的时间,他仍然积极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走访了原清华大学的顾毓秀教授、和在美国天主教大学执教的空气动力学家张捷迁教授,参观了加州大学等。曾于1993年获国家教委“老有所为精英奖”,及其他荣誉证书。著有《热力发电厂》上下册和《热能转换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