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万里征程——能动博182党支部与能动系机关党支部、热能所教工党支部共建实践

2021年5月28日下午,能动博182党支部与能动系机关党支部、热能所教职工党支部以“百年党史,万里征程”为主题开展主题党日共建活动,一同到清华大学校史馆进行校史的参观学习活动。能动系党委书记李宇红老师、热能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宋蔷老师与博182党支部书记杨宏华的共同带领下,师生齐声喊响 “我们在清华,学百年党史,行万里征程,一起接力!”的“百年党史,万里征程”实践活动口号。

师生党支部共建活动合影

经校史馆解说员的介绍与解读,清华大学的发展历史如画卷般换徐徐展开。一例例细节详实的史料使老师和同学们对清华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入,一件件历经沧桑的馆藏更将浓厚的历史氛围弥散开来,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更直观的认识。

清华大学建于国家内忧外患、国势衰微之际。然而,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之日起,自始至终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校训,培养了一大批志士仁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以及治国人才。从建校之初的清华学堂,到抗战期间成立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再到现在的世界名校,清华大学历经坎坷,为民族解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国家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讲解员向老师同学们介绍校史

时间被压缩为一本薄薄的书册,历史与现实在此刻相互重叠。仿佛手持着散发油墨味的学生手册、对照着模糊的地图四处问路的学生就是我们;仿佛进入导师的办公室,古朴雅致的文房四宝与西洋格调的打字机就并排放在办公桌的一角;仿佛在昆明的大雨之中,我们在西南联大简陋的铁皮教室内听着雨声奋笔疾书,老师无言地写着板书,不时回头用嘶吼般的讲解掩盖铁皮屋顶的聒噪。也同样是这样一所大学,以国耻的名义建立、从留美预备的角度出发,却领导了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涌现出众多革命先驱和英雄先烈,培养了14位两弹元勋,以及不计其数的杰出人才。清华大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大学、成为党和国家的大学,不仅靠着梅贻琦校长对办学树人理念的改造、靠着蒋南翔校长对“又红又专”这一红色血液的注入,更是靠着一代代清华人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与国家和民族同患难、共命运的历史责任感。

师生参观展览中

在清华大学110年的奋斗历程中,创新是始终不变的旋律,而清华也正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学们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历史介绍和文物展览,对清华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也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杨宏华同学在参观后分享感受时表示,作为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如今身为博士生时隔七年再次进入校史馆,心情由最初的向往与憧憬转变为肩负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对校史馆藏内容的丰富也为校史学习与参观带来了不同的体验。杨宏华同学对与工程实际与现实生活的学生科研活动印象深刻,对可能出现的闭门造车式科研工作方法进行了反思。高思航同学参观后同样对与实际相结合的科研工作方法感受深刻,其中密云水库作为水利系学长们的毕业设计成果至今依然为北京市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杨宏华同志接受采访

宋蔷老师在参观后分享感受时表示,无论是早期数十人规模的清华学堂,还是如今数万人规模的清华大学,无论在哪一历史阶段,清华人始终不变的是为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发展承担重要的历史责任。而对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变化的是新一代青年人才培养过程对创新意识的突出强调,不变的则是清华学子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即为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宋蔷老师接受采访

(供稿:能动博182党支部,审核:李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