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战记忆到强国使命——清华大学能动系红色1+1师生党支部四川共建实践活动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深切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14日至17日,清华大学能动系热能所教工党支部博士后党小组联合博士生221、211党支部,赴四川开展了“从抗战记忆到强国使命”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融合学术交流、红色基地参访、校企对接与主题座谈,旨在深化青年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师生将个人追求融入强国伟业。

一、铭记历史:瞻仰丰碑,传承红色基因

支部赴四川具有重要抗战纪念意义的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深化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瞻仰纪念碑,缅怀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64万川军将士(四川出兵约350万,牺牲惨烈),学习他们为国家存亡浴血奋战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了解四川保路运动在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体现的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认识四川人民在近代革命中的重要贡献。

建川博物馆聚落(抗战纪念馆、川军抗战馆): 通过大量珍贵实物、图片和影像,深刻感受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英勇抗争,特别是川军将士“无川不成军”的历史地位和巨大牺牲。

参观学习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川博物

二、红色寻访:砥砺初心,汲取奋进力量

清华师生参观四川大学校史馆和江姐纪念馆,并与四川大学碳中和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联合开展组织生活。

感悟校史与英烈精神:集体参观了四川大学校史馆和江姐纪念馆。在校史馆,重点学习了川大在抗战烽火中的坚守与贡献,感受高校在民族危难时的责任担当。在江姐纪念馆,师生们深入了解江竹筠烈士的生平与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被其坚定信仰和崇高品格深深感染。

主题座谈深化认识:参观后举行“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复兴之志”主题座谈。党员们围绕如何从先烈事迹中汲取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科研学习、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工作者的使命、党建与学术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双方支部代表分享了党建、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并就未来在党建共建、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交流。

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交流,使党员们深刻感悟革命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与历史使命感。

参观学习川大校史馆、江姐纪念馆

三、学术交流:传承精神,共话使命担当

清华师生与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学院能动系教职工党支部在川大望江校区举行抗战纪念共建活动与学术交流会。双方聚焦三个核心议题:

抗战历史与科技救国:回顾抗战时期科技工作者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科研、服务国家的感人事迹,探讨其精神对当代科研的启示。

能源科技与国家发展:分析“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路径。

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分享科研实践中践行爱国精神、将学术追求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思考。

四川大学碳中和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家秀教授强调,抗战精神是宝贵财富,新时代科研工作者需将历史使命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矢志科技强国。本次交流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与四川大学碳中和学院、水电学院党支部共建活动

四、校企联动:产研融合,共促绿色发展

活动中,清华师生还参访了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探讨碳中和实践:双方围绕碳中和主题进行交流。中建西勘院党政办领导顾倍宁介绍了企业在绿色建筑、碳监测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清华大学在能源清洁利用、碳中和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互补。此次交流是高校科研力量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共同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

体验科技文化:师生们参观了中建西勘院科技文化展馆,通过图文、视频、模型等,深入了解企业在“智慧建造”和“绿色建造”领域的前沿成果(如“智慧工地”系统、碳排放监测平台),深化了对国企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探寻了校企在科技研发、工程应用及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内在联系。

 

与中建西勘院交流座谈

活动成效与展望

本次赴四川的支部共建与实践活动是清华大学能动系党支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通过系列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活动,师生们深刻理解了抗战历史的艰辛伟大与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强化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的责任感。活动有效促进了清华大学与四川大学、中建西勘院在党建、学术、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未来,相关党支部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推动党建与学术科研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